1981年7月9日凌晨1点半,大渡河支流利子依达沟发生泥石流,冲毁了沟口的利子依达大桥,该桥高达17米,长度逾百米。
随后,在1点40分,一辆从格里坪驶往成都的442次直快旅客列车,在尼日站与成都至金江站的211次快车交会后,继续从尼日站出发。
随后,在1时45分,当442次列车以时速40公里的速度驶入奶奶包隧道,并在转过隧道曲线后,司机王明儒意外发现隧道出口处的护路房已经倒塌。
当时,由于无法看到前方利子依达大桥铁轨的反光,他立即采取紧急制动措施,成功将列车刹停,避免了可能发生的危险。
然而,由于奶奶包隧道至利子依达大桥的路段呈现下坡趋势,且坡度相当陡峭,列车在驶至桥面中断位置前未能及时停下。
因此,火车因刹不住车而直接冲出断桥,坠入河中,仿佛“飞”一般地跌落。
当时,442车次的两辆机车、13号行李车、12号邮政车以及3辆客车车厢(9至11号)全部从桥上坠下。机车与11至13号车坠入大渡河中,而9号和10号车则幸运地掉在岸边。更为惊险的是,8号硬座车厢在桥头的隧道内遭遇强大冲击力,被撞出钢轨,翻覆在隧道口外。
这起隧道事故造成了240多人死亡或失踪,其中还包括机车内的4名列车长。
事故发生后,工人们在修建隧道时,时常能听到一些无法解释的哭声和呐喊声,甚至有工人曾在夜晚目睹大渡河中有人影晃动,这一系列诡异事件使得奶奶包隧道名声在外。
然而,如今这条隧道已经废弃不用,新线路的修建也巧妙地避开了容易发生泥石流的利子依达沟沟口。
素材源于网络,侵删。